(精品辅导 全方位 高层次 立体式 多媒体融入教学)

询电话:15811108818 艾老师微信:cucvip 加时备注一下名字、考什么专业


中传硕士考研网

 
新闻资讯
中国传媒大学2022《人文社科基础》真题
来源:艾老师 | 作者:艾老师 | 发布时间: 2022-02-05 | 169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 2022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社科基础》真题
来源:艾老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离骚》多用比兴,但与《诗经》中比兴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离骚》多见江蓠、辟芷、秋兰、芰荷、芙蓉等幽花香草,不只是作为比兴的物象,更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

B.诸多香草美木兴象的使用,营造出了一个奇丽浪漫的幻想之境。

C.诗人笔下大量涌现的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在想象中构筑起了一个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虚幻世界,在这样一个虚幻世界中的神游,则表达了诗人上下求索的理想与追求。

D.《楚辞》中较多触景生情的写实之物,展现了中原风物之美,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象征体系。

解析:《楚辞》是浪漫主义。《诗经》与《楚辞》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写实与浪漫。

 

2.《史记》在叙事方面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它所开创的“互见(现)法”。下列相关陈述不正确的是(D)。

A.《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主要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B.同一事件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

C.这种“互见(现)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

D.《史记》的“互见法”体现了司马迁崇儒抑道,贬抑商、侠的鲜明立场。

解析:《史记》是一部悲愤之书,它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感的人物,《刺客列传》《游侠列传》中的刺客游侠,都是具有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的英雄。《史记》充分肯定了商、侠。

 

3.关于陶渊明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

A.陶渊明在其所处时代的诗坛上已极富盛名。

B.陶渊明以归隐著名,由此,他既经历了诸多生活艰辛,也享受到了隐逸的自由,但他的隐逸并非与世隔绝。

C.陶渊明以至善、至真的生命态度,最直白的家常语来表达干净的思想,千百年来,被视作诗歌艺术中最超脱、最自然的代表。

D.南朝时期的萧统,对陶渊明文集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也是陶渊明集形成定本的开始。

解析:陶渊明的诗在当时看重词藻与修饰的诗坛上并不著名,直到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们才纷纷发现其诗高超的艺术魅力。宋人更欣赏陶渊明高尚人格,把那种旷远、达观的生命意识和感伤、欢悦交织的生命情绪,带进诗中。苏东坡在贬谪期间,写作百首和陶诗,对人生进行深透的洞察和深情的勉励。

 

4.明人胡应麟“读其语言,晋人恶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少室山房笔从》)的言论最为符合对下列哪部书的评价(D)。

A.《搜神记》 B.《晋书》 C.《幽明录》 D.《世说新语》

解析:《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的总集。一看题干里“晋人”就知道肯定选《世说新语》,因为它是写人的。《搜神记》、《幽明录》都是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志怪小说是写神仙鬼怪的。

 

5.苏轼对词的革新,被后人概括为“以诗为词”(《后山诗话跋》),对“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举凡怀古、感旧、记游、悼亡、送别、咏史、说理等向来诗家惯用的题材被苏轼纳入词中。

B.将诗歌表现手法融入词中,比如在词中大量用典,始于苏轼。这种做法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C.苏轼在词中尽情挥洒,展现自己的真怀抱,他的豪迈、疏狂、壮志、哲思、苦闷、浩叹,无不流泻在词中,极大地拓展了词的情感内涵和风格境界。

D.苏轼风格大体豪放,无婉约之气。

解析:值得注意的是,苏轼的词风不主一格,并非“豪放”二字所能概括。他有不少情致婉约、细腻宛曲之作。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凄婉孤寂。“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婉转缠绵。

 

6.亚述帝国在古代文明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其表述正确的是(B)。

A.依靠遍及全国的驿站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些驿站被称为“御道”。

B.整个国家就是战争机器,建立了古代第一支用铁制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

C.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D.亚述帝国具有高度文化成就,《梨俱吠陀》是其代表性成果。

解析:波斯帝国的大流士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称为“御道”。亚述军队是古代历史上第一支用铁制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编制的,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当时发达的奴隶制的产物。吠陀是印度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

 

7.“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先于他人担任公职,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这段话是下面哪个人所说(D)。

A.居鲁士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伯里克利

解析:我们看到题干的关键词是“民主制度”“平等”,就可以判定不是居鲁士、亚历山大、屋大维。居鲁士是波斯王;亚历山大创建了亚历山大帝国;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以城邦为中心的城邦民主制。所以只能选伯里克利。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并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8.唐宋时期是中华传统文明发展的高峰。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错误的是(A)。

A.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唐宋两朝共有的、最鲜明的文化特征。

B.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当时世界非常先进。

C.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唐诗宋词成就空前绝后。

D.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有很大发展,尤以宋代为高峰。

解析:唐代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具有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外来的文化能平等对待,吸收其有益的成分。宋代文化不具备这些。唐宋政治制度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灿烂时期,唐诗宋词的成就,空前绝后,达到了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度。宋代的科学技术也十分发达,中国的许多重大科学发明都出现于宋代,产生了像沈括这样的大科学家。

 

9.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它是西欧资产阶级对王权的第一次成功反抗。

B.它是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它缺乏对“平等”价值的关怀。

解析:尼德兰革命才是西欧资产阶级反抗绝对王权统治的第一次成功的战斗。

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是直接促发和指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事件----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不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不是三权分立。

英国革命的成就是伟大的。它创造的这一套法律制度,实际上已初步搭好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大体框架。但是,这个框架的严重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真正的“人民”受财产资格限制还没有获得参政权。它太缺乏对“平等”价值的关怀,它试图保障的个人自由权利是极其狭隘的,只照顾到了占人口极少数的富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而广大劳动群众包括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被严重忽略甚至被牺牲了。

 

10.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革命的序幕,并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海地的领袖人物是(C)。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杜桑・卢维杜尔 D.伊达尔戈

解析:拉美独立运动以黑人奴隶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法属殖民地海地革命为开端。

 

11以下关于“媒介全球化”不正确的是(C)。

A.媒介全球化是一种既能引发社会变革,也能被全球变革影响的社会力量

B.没有国际媒介网络的全球化,就不会有国际金融与全球制造这些形式的全球化。

C.媒介全球化意味着物理距离和空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D.媒介全球化压缩了时间与空间。

解析:全球化暗示着人们不再受物理距离的限制。物理距离的空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其它选项都是官方参考书原话。

 

12.关于受众对媒介信息“阐释性抵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阐释性抵制”是受众在重新建构媒介信息的意义。

B.“阐释性抵制”是意义建构的正常受众行为。

C.跟帖评论是“阐释性抵制”的表现形式。

D.“释性抵制”是一种对抗性意义建构。

解析:编码----解码由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在《电视话语的编码和解码》一文中提出。霍尔提出了三个“假想的立场”来描述话语的各种解码过程。第三种解码立场:对抗式解码----观众明白制作精英要传送的意义,也明白了文本各层次意义,却选择以完全相反的立场解码,“读出”针锋相对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者具备完全的自主意识,有意识地避免受传媒的操纵。所以D对。

受众拒绝媒介文本所阐释的意义而重新建构了他们所偏爱的媒介意义。所以A、B、C对。

跟帖评论是“阐释性抵制”的表现形式。这是错的,因为跟帖评论可能是受众与制作生产精英的编码立场完全一致,明白无误地接受制作精英意图中的意义,受众自己没有独立的立场。

 

13.关于媒介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媒介应该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信息生产。

B.其他社会机构对媒介而言都是被报道的对象。

C.媒介应该对其他社会机构干涉其信息生产的行为保持谨慎。

D.其他社会机构没必要干涉媒介的信息生产过程。

解析:其他社会机构有可能干涉媒介的信息生产过程。

 

14.关于“媒介即信息”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D)。

A.真正的信息不是媒介形式上的内容。

B.真正的信息是媒介延伸人的感官、改造人类社会的方式。

C.要更重视媒介技术而不是媒介内容。

D.关注媒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媒介是如何打乱传统并重塑政治生活的。

解析:官方参考书原话----真正的信息不是媒介形式上的内容而是媒介延伸我们感官、改造我们社会的方式。所以A、B对。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中最本质的事情不是内容,而是媒介自身。麦克卢汉更重视媒介技术。所以C对。

官方参考书原话----麦克卢汉认为如果我们对媒介的影响感兴趣,我们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于新媒介是如何打乱传统并重塑社会生活的。所以D错。不是“政治生活”,而应该是“社会生活”。

 

15.关于社会世界的媒介再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没有任何一种对社会的媒介反映形式能做到完全真实。

B.媒介再现总是会把社会世界中的事件进行框架化。

C.媒介再现出来的社会世界不是真实的社会世界。

D.社会世界的媒介再现总是会有主观性介入。

解析:官方参考书原话---没有任何一种对社会的反映形式是完全“真实”的。因为它不可避免地会将事件框架化,并把某些特定的内容包括在内或排除在外。所以A、B对。不可避免=总是。

官方参考书原话---媒介再现并不是现实,虽然受众有时会把它们当成现实。所以C对。

社会世界的媒介再现不一定总是会有主观性介入。所以D错。

 

总结:

目前选择题都是从官方参考书里挖出来的;考生以官方参考书为准,不要额外扩展学习。

出题人出题的方式很简单:把三个选项从官方参考书里挖出原话,然后出一个错误选项,让你选不正确、不恰当的!或者把三个选项设为错误,一个选项设为正确,让你选其中正确的!

这种出题方式就导致出题人可以翻阅海量的官方参考书来出题。所以,选择题现在挖的非常的细,非常考验学生的强记能力。如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海地的领袖人物杜桑・卢维杜尔。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中唐和北宋两个时期的儒家知识分子相继开展“古文运动”,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文学的又一个高峰。请比较这两个阶段的同异之处。

 

2.20世纪40年代长篇小说出现了井喷式发展,被称为中国新文学的一个“史诗时代”,请对此做简要评述。

 

3.从根本上讲,自然物无心灵、无精神、无理解力,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由此,人与自然的和诸何以可能?

 

4.传统哲学更重思维,在当代哲学中,想象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如何理解想象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科技进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围绕应如何评价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请评述这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的认识。

 

2.论述媒介生产的结构性约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