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辅导 全方位 高层次 立体式 多媒体融入教学)
咨询电话:15811108818 艾老师微信:cucvip 加时备注一下名字、考什么专业。
中传硕士考研网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新媒体编创方向考研经验
作者:云猫
(从辽宁科技大学材料加工专业,考到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新媒体编创方向)感动中。。。。
时间会把一切带走的,而那逝去的将成为往事,无论结局怎样,回忆让人痛并快乐着。。。。
从2010年1月份的冬天的那个晚上说起吧。。。。
北京火车站。。。。十点五十多的火车,现在八点,我还要等两个人,他们要很晚才到,我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利用。我做了一个决定,要去中国传媒大学看看,即使我认为自己与那里丝毫没有缘分,只是一种奢望,但还是坚持着要去,年轻的冲动,不需要解释!
我问了火车站卖烟的大叔,中国传媒大学怎么走,他说来回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于是我坐上了地铁二号线,北京的地铁就是好,路线清晰,很快确定了行进线路。二号线不久就换乘一号线,一号线有一段很长的路程。。。听着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我感觉很释怀,也浮想起了很多事情。
我承认,高考让我很痛苦,这种痛一直潜伏在心底,也许在某时某刻就会被勾起,就像现在。从前我以为自己会是一个在他乡的学子,会坐着火车穿过那座山,跨过那条河,一觉醒来的时候,我会背起包袱走出车去,去最想去的地方,我绝对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中学时代,在那些个紧张迷惘又充实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做,有很多话想说,很多感受想表达。。。似乎一切都不允许我这样做。直到现在还是觉得,有些事情原本不该是这样的。。。一直在和自己斗争,一直在偏离自己的轨道上渐行渐远。
我是十分感谢我的大学的,它给我了很多机会,让我成熟了许多。但我始终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失败的人,真的是缺少了些什么。不愿意再去接受,我想去获得。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我跟在一个又高又帅的男生后面从中国传媒大学西门进入学校的,那是一条又长又黑的路。。。。
而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门前的那条路我很喜欢,曾经三次我从路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每一次的心情不同,或难受或喜悦。现在这条路不太一样,没有灯光,仿佛也没有尽头。。。路很长,要走下去,一个人大胆地走下去。
在北京这个城市里,我是个过客,在中国传媒大学,这个学校里,我是个行者。我搞不懂,北京是这样,这个学校也是这样,破旧的校舍说明它并不张扬,但对于我来说,却只有瞻仰。一切都这么好,一切都不是我的。
总之,一句话。
那个晚上,我很孤独。
大三的下学期,我没做什么,只是一直在想,我是铁了心要考研的,问题是选择哪里?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一是因为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还有就是因为在北京的那个晚上,那一晚我走到了那条路的尽头,虽然漆黑,但我依然看得清自己的足迹,路边的风景像永远不会褪色的胶片一样刻录在我的心里。
这意味着一次巨大的改变,一次我无法相信的改变,一次看似不太现实的荒唐的冲动。但自己还是经过仔细的思考的,我认为这并不是不现实,只是有难度,我己做好了一切准备去无悔的付出。
起初我怕父母不支持,家长会为自己的儿女选择一条合理的、稳妥的、保靠的路子,他们担心孩子会为年轻而付出代价。可当和他们说出自己想法时,得到的回答让我很感动。爸说:“只要你想学,我们都支持,但是这个选择你会付出很多,很累,你要保证真正认真去学,一直走下去,不要五分钟热血,你以前做事总是两天半的新鲜。”我说:“我会的,现在我知道自己真正爱的是什么!”
一、我先说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专业课的复习。
就这样,考研的日子开始了。。。
研究生考试的辛苦是每一个考研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每天线条式的生活,起初觉得很充实,时间长了就会乏味。
我是“一根筋”、“华山一条路”,放弃了所有自己专业的机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别磨矶,要么拿剑冲上去,要么安乐死!”
六月份的时候买到专业课的书,先弄到五本,看呀看呀看不懂,花了很长时间看懂了也不知道考试怎么考,哪部分重要。后来看到了真题,发现一点都不会答。五本书,点灯熬油的看了两个月,看了两遍。
后来和朋友一起亲自去北京,八月份的时候,亲自去北广之约考研辅导班学习了专业课,特别适
合专业课基础薄弱,并且简答题和论述题迷茫、跨专业的考生,专业课的辅导从基础学起,搭建全面专业课知识结构。拓宽我的艺术知识面,让我真正的明白专业课的知识,更深刻地掌握艺术理论,从而有效解决答题时理论不够多、不够深入的缺陷。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专业课一,MFA艺术基础,主要是:《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也就是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为主,以王宏建的《艺术概论》为辅,同时《文学理论教程》中的知识也要看,比如:意境、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当做大题把握,其余的理解即可。MFA的艺术基础大题考的是比较基础的。所以在复习时,在理解全书的基础上,建议把《艺术学概论》每章每节总结式的段首句背下来,答题时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相应的例子,就能答得比较完整了。至于填空题,考的也是比较重要显著的艺术常识,不会考偏难怪的题。《艺术学概论》书里面的例子记住,就可以答满分。至于名词解释,也主要出自《艺术学概论》中,所以说《艺术学概论》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至于《艺术学概论》上没有的大纲内容,参考王宏建的《艺术概论》即可,比如:王宏建的《艺术概论》中的美和丑的相互转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艺术与政治,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要当做大题把握;至于《艺术概论》中的内容和其他的解释,因为充斥这大量政治经济学,晦涩难懂。可以不去理会。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专业课二,MFA艺术综合,需要看的书《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里面的电视内容还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同时《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里面当名词解释看,或者选择和填空即可。北广之约考研辅导班,每天讲完课,老师要留作业,简答题或者论述题,第二天进行讲解,上课与课后作业结合,以提高我在专业课的薄弱环节。不光是书,10月之后还要看很多的杂志,要关注相关领域的节目,最新进展。与当下的电视业界热点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建议多看看《当代电视》、《中国电视》、《电视研究》等业界的关于电视制作类的刊物,关注当今电视热点现象和创作理念。
压力是很大的,最疯狂的时候一个下午看二百多页书,而且要把主要知识框架都了解,还有过一个上午背很多名词解释和大题。各种网页各种唰唰的浏览,各种杂志各种唰唰的翻看(这只能利用在WC里干大事的时间了)。
非常怀念那个小屋,236,79号,每天低头看书,累了就抬头望望天花板。
二、这一年让大学生活又完美了一些,因为自己体验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从前的生活方式。
这一年真正静了下来,不光让学习能力有了提高,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在那个小屋子里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从前的许多事,许多人,从前的对与错、是与非,心态坦然多了,也淡然多了。对自己,我是不断的进行“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一句话,我在改变着一切,一切又在改变着我。
复试之前又要看很多本书,时间却只留给了我半个月,不过心态却好多了。
初试复试之前都恶心的要吐,这一点,我随我爸,不好,要改。
这一年,我要感谢许多人。。。
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
喔,不好意思,我应该先感谢国家。
好了,可以感谢父母了。为什么感谢,不用我说,你们懂的,不多说。
感谢所有给过我鼓励,给过我好的建议的学长们,也不用多说,都懂。
要感谢我所有同学,他们都很支持我,能遇到这一帮哥们,不容易,要珍惜。
我心爱的BOBRING,科大广播,那群朋友们,我一直忙着考研,这一年为你们做的很少,谢谢我们08级的成员,认真的挑起了这份担子。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这种声音,每个中午我都会去广场看鸽子,听广播,我会上去看看播音间里的人,我非常高兴10级的他们都不认识我,还不让我进,非常好。我会打电话给播音间说我是一个听众,你们今晚的节目很好啊,下期可不可以做一个校园专题。
我心爱的学生会,早在大三我就离开了,还是不自信吧,我不相信自己能把考研和工作兼顾,也不愿尝试,因为我只有这一次。学生会很忙,我只能放弃。
我离开学生会了,没什么遗憾了。
感谢,感谢所有人。。。。
三、初试成绩出来了,顺利进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的复试,传媒大学,我来了!
这里确切的时间范围应该是中国传媒大学分数线出来之后到复试之前的时间。或者说是参考往年的分数线,你确认自己可以进入复试。
这里有几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先给大家说一下。
1.科研设想
这个东西可以从学校研招网网站提前下载,往年的都一样,直接用就是了。可能有的专业对此看的比较重,也可能有的就科研设想只是简单的提问一下,不会特别重要。单单就我面试来说,关于科研设想,老师丁点儿都没有问,甚至看都没看,枉费我好几天晚上失眠,翻来覆去的改。泪。但是有的方向的老师就很注重这个,从中提问好多问题,不管怎样,认真对待肯定没错。
2.思想道德考核表和成绩单
这个主要牵扯到有个档案所在地盖章问题。我是应届生,在学校档案馆盖的章。成绩单盖章,是在系上教务处盖的章。这些都是形式,不必太在意。但是尽量提前准备,免得到考试之前各种事情,手忙脚乱。
3.证明自身能力的材料
大多数人对此头大,我也不太明白,反正四六级、普通话、优干、优秀毕业生、获奖证书。我还把本科期间的拍的短片,截好图以照片的形式打印出来,本来还想到时候给老师展示一下。后来,面试的时候一股脑的给老师,也没注意老师有没有看。
注意,媒体策划与运营、电视编导方向这方面的同学注意了,如果有作品最好刻录成光盘,有利无害,在面试的时候有的方向临时通知要交作品,大家差点没有疯掉。就算没有也要带个装有作品的移动硬盘,有备无患。
4.复试通知书
复试通知书不用盖章。复试通知书上提及的政审材料就是前面的思想道德考核表,不用单独开。
5.复试宾馆
我当时住在学校东门,嘉利华宾馆(传媒大学店),推荐之。得知复试时间的第二天早晨八点电话预定的。还算不错,热水,标间,网线,就是网速慢了一点,139元,这就算便宜的了。网上说比较脏之类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劲,蛮干净的,就是隔音效果确实不大好,幸好这是考试期间,只听见过隔壁哥们的呼噜声,其余的还没有。此处省略一万字。你们定的。恩呢,其他的宾馆,如家、格林豪泰都有,大家可以网上查询电话预定,就是价格贵一些。标间大约在200元左右。
复试开始啦:
2011-4-13
我是12号晚上的火车,13号一早到得学校。稍微休息后。我俩下午把学校逛了一遍,找了这么几个地方:研招办、校医院、一号楼、各自学院所在位置、火车票代售点。方便日后的考试。晃了一下,还无意中看了会广院杯开幕赛。
2011-4-14 体检及其材料审核
这两项是在一起的。早点去招办外面排队,审材料完了交费领体检表。
审材料的时候按照官方的通知准备好就是了,准备好大洋。
早去早排队,七点四十五去排队,排到十点领了体检表,抽血等等,11:30全部流程结束,要知道,那个时候是人最多的时候,一个半小时还是很快的,各种轮流排队。要么早去,要么晚去。
2011-4-16 笔 试
下午,亮点笔试,三个小时。笔试完了去研招办门口看明天的英语口试时间和地点。笔试好像不是按照名次排的座位,但是可以看出你们小方向总共多少个同学进入复试。
之后还去了学院,贴了面试可能要问的一些问题。有的学院16号就公布了,还有的学院17号才公布,这个可以17号一并在研招办门口看。
2011-4-17 英语口语
我是早晨8点场的,是第一场。我是我们考场第五个进去的。早晨刚起来老师态度还挺好的(2个女老师)。听录音短文,回答2个问题。录音语速很慢,和新概念2差不多,听懂了,但是回答问题只回答出来一个。后来,老师又问了2个问题,一个是喜欢广告吗,最喜欢哪一个,如何看中国广告?另一个是你最喜欢的主持人?
2011-4-18 面 试
面试顺序按初试成绩由高到低排的,我侯考的时候抱了老多书去,准备临时抱佛脚,结果到了教室才发现,什么都看不下去。面试进去前,本以为是很大的教室,会是那种红木的圆形的会议桌,没想到,很小的屋子,普通的桌子拼起来,五个老师,一个师姐,加我,七个人围一个圈。对面是主考官。本来在外面还打哆嗦呢,一进去,脑子都懵了,算了,豁出去了,也就不紧张了。
坐下后,分发科研设想等,老师再低头看材料,我做了简短的一分钟自我介绍。一定突出自己的亮点,少说废话。别太死板太书面。看老师看的差不多了,我就收尾了。果然老师提问了。
问了问我的本科学校和对科研设想进行提问,大概15分钟这样。
四、北京的春天还是很凉爽的,我经过英语口试----笔试----面试,哈哈,完了,这一年终于过来了。
地铁站里的风吹的真爽,好轻松,刚才我回答问题的时候那个老师居然看手机,太过分了,怎么能这样,哈不管怎么样完事了,完了,你看我都出汗了,喔,不是汗,是眼睛里出来的,我去!你个窝囊废,哭什么!憋回去!没事、哈,没事,只是迎风流泪,这几天眼睛有点涩,但是云猫,不行呀,我没控制,它自己就出来了,就是眼泪。
哭吧,不是罪,早就该哭了,流过血、流过汗,就差泪了,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哭出来才完美。
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一条条路、一张张车票、一个个站台、一面面站牌、一张张面孔、一页页文字、一声声鼠标和键盘敲击的声响、一首首BEYOND、一首首汪峰、一首首张雨生、还有西单女孩、旭日阳刚、老狼、水木年华,这些陪伴我度过生命中的一个小轮回。一次次低头、一次次抬头,一个小轮回、一次大的涅槃。
没办法,这是人的正常的生理现象,你抑制它,那只会引发更大的洪水!
进地铁了,人们都看我,在看我,在看我,还在看我。。。
奇怪,这个小伙子,穿一身休闲西装,牛仔裤,头发弄的也很好,怎么这么失态!
我看他们,泪水有放大的效果,我看透了他们的每一个部位,他们真好!可以容忍一个变态在车里这样,哈哈,大家好,好好看看,我是不是很帅!
没有人知道,我等待了多久,我忍受了多久,我付出了多少,我承受了多少。靠,云猫,你总算能让我睁一只眼睛看你了。
这只大猫,它就傻乎乎的在北京溜跶了一下午直到晚上。它真的成了一只流浪猫了,在一个很疯狂的城市里有一只很疯狂的大猫。。。
如果思前想后,畏首畏尾,肯定不会成功。
踏踏实实的付出,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本文作者:云猫,北广之约考研辅导班的暑期学员,2011年被录取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新媒体编创方向)研究生。